湖北省地質科學研究院3日向外界披露,在湖北省鄖西縣坎子山,該研究院專家調查發(fā)現(xiàn)除海量分布、高約5米的丘狀喀斯特象形石景觀外,還有一類更加高大挺拔的柱狀喀斯特景觀。湖北省地質科學研究院古生物研究中心高級工程師趙璧稱,兩類形態(tài)、成因截然不同的地表喀斯特景觀共存于此,為研究秦嶺演化提供新的重要證據(jù)。
鄖西縣坎子山位于鄂陜兩省交界地區(qū),是一座典型喀斯特(巖溶)石山,由距今3.59億—2.99億年前的“石炭紀”灰?guī)r構成??沧由狡骄0纬?500米,山體剝蝕強烈,是秦嶺腹地重要喀斯特成景部位之一。
新發(fā)現(xiàn)的高大柱狀喀斯特景觀與坎子山“萬畝石林”單體景觀外形差異懸殊。趙璧稱,其形成演化并非僅受到喀斯特作用影響,而是受到喀斯特作用和重力崩解作用的綜合控制。
典型柴埠溪式石柱,鄖西坎子山鷹咀石。余明 攝
趙璧稱,以“鷹咀石”景觀為例,頂部的“鷹咀”恰如其名,神似雄鷹的喙,明顯受到過喀斯特作用的深刻改造,但其兀立聳峙,柱體表面僅有少量喀斯特作用留下的溶溝、溶痕,更多是平直、整齊的崩裂面,四周也散布著大量崩解的滾石,充分證明柱體是大量巖石崩落留下的地質遺跡。這類明顯受重力垮塌作用控制的柱狀喀斯特景觀,曾被定義為“柴埠溪式石柱(林)”。
在秦嶺腹地的鄂西北,此前未有過柴埠溪式石柱景觀被發(fā)現(xiàn)。本次發(fā)現(xiàn)該景觀與“萬畝石林”在坎子山同時出現(xiàn),證明在秦嶺造山帶復雜的斷裂構造體系影響下,山體不同部位會發(fā)生差異升降和不同程度的喀斯特化地表過程?!斑@也表現(xiàn)了秦嶺山脈地質結構和喀斯特地貌演化的復雜性,說明秦嶺喀斯特地貌景觀成因類型可能遠比過去認為的更加豐富?!壁w璧表示。 (張倩龍 朱江 陳琦)